>>
搜索 >>
EN
>>
<<
>> randian 《燃点》艺术网站  >> 关注+燃点  >>

SEARCH AGAIN

CATEGORY
 
日期
  从:
  至:
  日期格式: 1/30/2012
关键字
 
  >> Search
2013.11.01 Friday, 文 /

馬克‧奎恩: 由慾望而生

香港白立方誠意呈獻,英國藝術家馬克‧奎恩的最新作品展——「由慾望而生」。奎恩在這個展覽中,探索慾望如何塑造我們的宇宙, 並影響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通過探究藝術、自然與「人造物」的界限,奎恩要求我們更進一步觀察那些原始又看似神秘的元素,以重 新審視我們周遭的世界。 >> 更多
访谈, 2013.11.07 Thursday, 文 /

雕塑的考古:马克·奎恩访谈

一幅17世纪伦勃朗画过的肉,现在又让我画了一遍,题材没变,只是你怎么看了......
 
 
 
>> 更多
访谈, 2021.02.18 Thursday, 文 /

(English) Lindy Lee at MCA Australia, Sydney
Replicas, postmodernism and ‘bad copies’

(English) Grainy, velvety black photocopies of famous faces – portraits by Jan Van Eyck, Rembrandt, Ingres, Artemisia Gentileschi and others from the western art historical canon – were arranged in rows or grids. They gazed out from behind layers of acrylic paint, or wax that had been partially scraped back. >> 更多
访谈, 2020.06.20 Saturday, 文 /

联合构筑

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确认,和对这个基础上其他权利的不断确认,让“自由”的边界不断延展,创造力因此源源不断,积极刷新着认知,经验的世界也相应的加速生长着。对身在这个流动变幻现场中的很多人来说,巨量陌生信息中裹挟的新的可能性,以应接不暇的意外,反哺着陈旧的想象力。 >> 更多
Interviews, 2020.06.16 Tuesday, 文 /

(English) Simon Mordant
Contemporary Collector, Modern Philanthropist

(English) Simon Mordant is one of Australia’s most prolific art collectors and philanthropists. As chair of Australia’s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as Australia’s past Venice Biennale Pavilion Commissioner, Mordant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forces driving modernization of Australia’s visual arts scene. >> 更多
Interviews, 2020.03.16 Monday, 文 /

陈天灼 “后台男孩”

陈天灼以行为艺术最为出名,自称为“后台男孩”,他从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艺术,并“消失在自己的作品中”。 >> 更多
Interviews, 2019.11.30 Saturday, 文 /

郑波:工作坊

在社会意义上的艺术活动应该实现什么,如何与世界和人群保持足够强的联系,常常成为一种艺术家的创作迷惘 >> 更多
Interviews, 2019.05.27 Monday, 文 /

更健康,更简单,更明智。

马凌画廊(上海)宣布主办联展“更健康,更简单,更明智。”。是次展览聚集了三位在艺术界享有很高声誉的艺术家:来自 […] >> 更多
Interviews, 2019.03.09 Saturday, 文 /

百物曲
Para Site

这次展览是以剧场表演作为楔子,探討劇場設置的種種橋段是如何形塑我們的文化想像, >> 更多
Interviews, 2019.01.08 Tuesday, 文 /

特罗拉马
LLIMIIINALL
马凌画廊,上海

马凌画廊(上海)很荣幸于2019年1月12日举办印尼艺术小组特罗拉马(Tromarama)在中国大陆的首个个展《LLIMIIINALL》。展览题目来自英文单词“Liminal”,意思是“阈限”,指一种临界状态,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展览中,特罗拉马创造了一个在虚拟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边界徘徊的场所,其中,社交媒体上的匿名者们无意识地参与到作品的构成,数据以各種方式流入物理空间,构成了一个从人类意识向无限数据转换的临界状态。 >> 更多

下一页 »